辣椒在當今食品工業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以提取物的形式出現在各類食品飲料中,增強了風味和顏色。隨著區域性美食的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對辣味食物的喜愛逐年攀升。
Kalsec在2019年進行的一項調查,對全球辛辣食品發展趨勢和應用進行了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在用餐時會選擇辛辣口味,與2017年的數據(43%)相比,這一數字翻了一番,同時有62%的消費者認為咸味食品帶點辛辣味口感會更好,突顯了辛辣食品帶來的機遇。
消費者嘗試新的辛辣食品的可能性
數據顯示,消費者對辣味主菜、調味品和零食的接受程度很高,接近90%的消費者愿意嘗試這幾種食品,而辣味飲料和辣味甜點的接受度相對偏低,但也有接近60%的消費者是愿意嘗試的。所以除了傳統的類別,辣味在其他看起來似乎不太容易被接受的食品類別中也存在較大的市場潛力。
另外,針對消費者可接受的辣味程度,Kalsec的感官科學家評估了59種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產品來測量主要辣椒素的辛辣度,調查數據顯示40%的消費者喜歡中等辣度,28%的消費者喜歡特辣,7%的消費者喜歡極辣。
對于辛辣食品的辣味程度,各個地區的接受程度不同,歐洲消費者相對不太愛辣味,而美洲消費者喜歡重口味的極辣,亞太地區消費者則對辣味接受程度最高。比起歐洲人,美洲和亞太消費者對產生辛辣味的成分更感興趣。但是總體數據來看,中辣都是最受歡迎的,其次是極辣,然后才是微辣。
當然,不同地區的辣味標準也不一樣,亞洲地區的食品對辣的判斷標準比其他地區高出太多,歐洲地區的特辣只相當于亞洲地區的微辣,可見亞洲人是有多愛吃辣了。
全球辣味食品消費趨勢
在過去的兩年里,消費者對辣味食品的興趣大增。在2017年的調查中,男性消費者喜歡辛辣食品和辛辣程度遠高于女性,而現在女性消費者消費辣味食品的數量和辣味接受度已經和男性接近。消費者更喜歡在熟悉的本地菜肴中嘗試辣味,全球來看,墨西哥人最喜歡辣味菜肴,其次是中國、印度、泰國。
年齡對消費者選擇辣味食品也會有影響。隨著消費者年齡的增長,他們對辛辣食物的偏好會降低,18至44歲年齡組的人更喜歡吃辣的食物,當消費者年齡超過45歲時,他們對辣的食物的興趣會明顯減少。超過54歲的消費者,會有意識地避免吃辣。
區域洞察:美洲地區
美洲消費者最感興趣的辛辣口味包括:是拉差辣椒、黑胡椒、咖喱、辣根醬、四川辣醬、芥末、berbere(一種來自埃塞俄比亞的混合調料)、叁巴醬(一種廣泛流行于東南亞國家的辣椒醬)、Harissa(一種北非混合辣椒粉)、韓國辣椒醬等。
美國和加拿大消費者更喜歡中辣水平,墨西哥消費者則更喜歡超辣,這也是唯一一個所有接受調查的消費者都表示這種偏愛的國家。四分之三的墨西哥消費者把辛辣食品當做零食一樣吃。在加拿大,墨西哥菜肴最受歡迎,其次是泰國菜。四分之三的拉丁美洲人午餐會吃辛辣食品,一半的巴西消費者享受中等辣度,高于其他受調查的國家。
區域洞察:亞太地區
根據2014年世界辣椒產量統計,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產地區,亞太地區的消費者比任何人都更喜歡吃辛辣食物,澳大利亞消費者是個例外,他們不怎么愛吃辣。
三分之二的亞太地區消費者經常在在家做飯和外出就餐選擇辣味,澳大利亞消費者偏愛微辣多于中辣。四分之三的亞太消費者午餐和晚餐會吃辛辣食品。
來自泰國的消費者比其他國家地區更喜歡在做菜時用辣味香辛料,6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這樣做。根據分析和感官數據,來自泰國的食品樣本比其他地區同樣標簽聲明的要更辣一些,69%的印度消費者比一年前的調查更愛吃辣了。
當被問到對哪種辣味更感興趣時,大多數中國消費者選擇了麻辣口味,59%的受訪者說他們有興趣嘗試這種風味的食品。
區域洞察:歐洲地區
歐洲的辛辣食品市場多種多樣,各地區的口味和認知差異很大。英國對辣咖喱非常著迷,而他們的鄰居法國則更喜歡不易察覺的微辣。法國食品市場非常傳統,他們喜歡甜味的香料和植物成分,不喜歡太辣的食品,比起辣的更喜歡不辣的食品。辣味產生的熱感更多地被當作一種微妙的感覺,以增強食物的味道,不產生燃燒的效果。
意大利消費者比其他任何接受調查的國家都更愿意嘗試辣醬,66%的人表示他們愿意嘗試多種辣味調味料。93%的英國消費者會在餐廳吃辛辣的食物,53%的德國消費者在餐廳經常選擇辣味菜肴。當被問及在辛辣食物中所享受的辣味水平時,德國消費者選擇“特辣”的頻率要高于英國、意大利和法國。但是,在測試辛辣度范圍時,標有“特辣”字樣的德國產品要比其他歐洲產品的刺激性范圍低得多,全球三分之二的被標記為“特辣”的德國生產食品只有輕度至中度辣味。
消費者不斷增長的辣味需求
香辣食品的應用
比起帶有辣味的甜品和飲料,消費者更喜歡嘗試傳統上辛辣的咸味食品,例如肉、調味料和零食,40%以上的印度消費者極有可能嘗試新的辣味飲料或甜點,這可能是新的趨勢的開始。
消費者最有可能嘗試的辣味食品類別,依次是醬料、肉類、零食、調味品、湯、沙拉醬、乳制品(奶酪、冰淇淋、酸奶)、甜品、酒精飲料、非酒精飲料,僅有4%的消費者表示不會吃辣。
Kalsec英國公司的技術服務總監Paul Seymour表示,“在歐洲市場,我們越來越期待從非洲和亞洲尋求風味靈感。越南、韓國、摩洛哥和中東食物都具有不同的香辛料混合物,可以適應所有口味?!?/p>
不同的胡椒品種
作為整個食品行業清潔透明標簽趨勢的一部分,消費者正在標簽和菜單上尋找某種特定的成分,其中也包括辛辣的來源,如特定的胡椒品種。在印度,這種趨勢特別明顯,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標注辣味的具體來源。
辣味與其他口味的組合
食物之間的差異會影響到辣味的刺激性,高水平甜味可以減少辛辣的感覺。在全球范圍內,消費者最感興趣的是嘗試辛辣/咸味組合,然后是辛辣/甜味和辛辣/濃郁組合。這意味著食物基質對辣味的整體體驗至關重要。
用眼睛品嘗
另外,消費者對食品做出第一個判斷是在外觀上,然后通過氣味和口感來評判。外觀、氣味和口感是相互作用的,外觀對于辛辣食物也很重要,消費者有通過外在來判斷食物的口感的習慣。70%的消費者覺得紅色外觀的辣醬會更辣,超過黃色、綠色和橙色。研究表明,如果顏色與風味一致,則識別風味的能力將大大提高,可增強消費者對辣椒的辛辣感知。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