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原文鏈接:第五屆“弘揚李四光精神 推動地質力學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會召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落實自然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關于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等工作的部署要求,總結交流地質科學創新成果和進展,謀劃地質力學創新發展方向,探索支撐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法路徑,2023年2月23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第五屆“弘揚李四光精神 推動地質力學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會。中國工程院康玉柱院士,地調局有關部門領導,北京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等單位的專家、地質力學所領導班子、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地質力學所副所長張作辰主持,所長邢樹文致辭。
會議指出,“弘揚李四光精神 推動地質力學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會作為一個“開放、合作、創新”的平臺為交流學術成果、深化單位合作、推動地質科學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重要能源礦產資源保障、水資源管理、地質災害防治、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區域協調發展、海洋強國建設、“雙碳”目標實現、鄉村振興、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需要地質工作提供精準支撐。新的征程上,要繼承和弘揚李四光先生“矢志不移的愛國情懷,堅持真理的科學品格,強烈執著的創新意識,誨人不倦的師表風范,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準確把握地質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努力提供更高質量的資源安全保障、更可持續的綠色發展路徑和更加精準的地質解決方案。
會議邀請構造地質學、油氣礦產勘查、地質災害領域專家作大會特邀報告,介紹了我國構造地質學研究現狀,噴溢沉積型錳礦與造山型金銻礦的成礦模式與找礦進展,柴達木盆地油氣勘探進展,巨型高速遠程滑坡特征以及機制以及InSAR監測技術。地質力學所按照基礎地質、能源資源、地質災害、極地地質四大業務板塊,向與會專家展示了近兩年在地質力學研究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構造控礦控油、干熱巖開發、國家重大工程防災減災、極地地質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與會專家對每個報告進行了點評指導和研討交流。
本次會議學術氣氛濃厚,反響熱烈。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弘揚李四光精神、推動地質力學創新發展意義重大,要順應新時代地質事業發展趨勢,聚焦國家重大發展需求和重要地質科技問題,不斷實現地質力學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更大貢獻。